國內的電商巨頭們,已經很長時間不“打仗”了。曾經風靡一時的價格戰熄火,下沉市場的爭奪偃旗息鼓,社區團購的硝煙散去,就連雙11大促也不再公布銷售額。
所有能看到的高增長領域,似乎都已經見頂了。巨頭們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創始人退居幕后、休養生息,互聯網的殘酷競爭告一段落。
直到一個叫做shein的平臺崛起。
shein是一個跨境電商平臺,中國最神秘、估值最高的電商獨角獸。它將中國工廠生產的女裝,源源不斷地賣往海外,便宜是它最大的標簽。
過去幾年,阿里、京東、拼多多在國內瘋狂內卷,shein則悄悄在海外闖出了一片天地,公司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
shein的逆襲,只是中國龐大出海產業的一個縮影。如今國內的互聯網紅利消耗殆盡,出海成為巨頭們盯上的下一個目標。
拼多多、阿里、京東,包括字節跳動,都已將電商出海作為下一階段的重點業務。拼多多在兩個月前上線跨境業務temu,首站面向北美市場開售,目標客群跟shein類似;阿里內部曾因個人問題被降級的蔣凡,再度出山得到重用,掌管阿里出海業務;字節跳動全方位探索海外電商,tiktok直播電商還在燒錢階段。
中國電商出海十余年,直到巨頭集體進場才風云再起。
按照背景不同,深燃將電商出海的頭部玩家分成四個大類:
電商巨頭:拼多多、阿里、京東
隱形獨角獸:shein
巨頭代理人:shopee、lazada
短視頻電商:tiktok
這四派勢力風格不同,打法也不同。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電商出海的大規模戰爭,已經打響了。
01
四派勢力,激戰跨境電商
中國的電商巨頭中,對海外業務布局最深的是阿里。
阿里做外貿起家,b2b外貿批發業務甚至比淘寶還早,后來又做了b2c模式的速賣通,在俄羅斯、巴西市場很受歡迎。
不過直到去年底,海外業務才被阿里提升至集團戰略層面。去年雙11之后,阿里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沿用多年的2c(面向消費者)業務和2b(面向企業)業務架構被打散,重組為國內和海外兩大業務板塊。
這是十多年來首次,海外業務被阿里提升至和國內零售、云計算同等的地位。
曾帶隊狙擊拼多多的原天貓淘寶總裁蔣凡,再次被重用,成為阿里海外業務負責人。他身上承擔的使命是,要讓阿里完成全球20億用戶的目標,其中接近一半要來自海外,而現在還有大約7億的缺口。
拼多多的海外業務起步晚。
雖然在創辦拼多多之前,黃崢也做過跨境電商項目,還跟shein的創始人許仰天短暫交過手,但因為國內市場實在太大,黃崢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國內,于是成就了拼多多。
現在國內電商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經穩固,拼多多騰出手來布局海外,就有了temu。
temu是拼多多剛推出的跨境電商平臺,首站面向北美市場,9月16日剛開放售賣。跟拼多多當年的玩法類似,以低價切入市場,目前還在燒錢補貼階段。
這是繼多多買菜之后,拼多多最新的戰略級項目。過去兩年憑借著無上限的資金投入、超強的執行力,多多買菜從殘酷的社區團購大戰中殺出重圍。如今拼多多調轉兵力,要去海外再打一場攻堅戰。
相比之下,京東出海的步伐要小一些,雖然在東南亞等地有業務落地,但目前主要優勢集中在物流倉配和售后服務上。目前京東在全球擁有近100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今年在美國啟用了第一個海外維修中心。
這三大電商巨頭已經在國內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它們去海外競爭,不缺錢,也不缺經驗,是出海江湖里的重磅玩家。
第二類勢力是shein這樣的隱形獨角獸。shein成立于2008年,跟曾經的跨境電商龍頭蘭亭集勢是同一個時代的公司。這樣的公司當年有很多,大多依靠服裝品類起家,抓住了外貿紅利期賺到了第一桶金。
但這個領域一直沒有大公司,行業極其分散,更新洗牌很快。蘭亭集勢現在的市值只有1.2億美元。只有shein,用14年時間,默默長成了超級獨角獸。
shein的模式不復雜,勝在規模。它在中國搞定一批核心供應商,拿到極其低廉的價格,進行精心的策劃包裝,通過數字化營銷和數字化供應鏈,緊跟潮流,飛速出新,快速迭代。
過去三年,shein的業績呈爆發式增長,2021年的gmv超過200億美元,成為最大的非標品自營電商,開始跟快時尚巨頭zara分庭抗禮。而拼多多temu出海的第一刀,直接砍向了shein。
第三類玩家比較特殊,主要涉及到兩家公司——shopee、lazada,它們是東南亞最大的兩個電商平臺。
雖然不是中國公司,但這兩個平臺跟中國聯系緊密。
shopee的創始人李小冬在中國天津出生,本科畢業于上海交大,去新加坡之前在上海工作過幾年。shopee的母公司就是靠拿到騰訊《英雄聯盟》在東南亞的代理權發展起來的。而騰訊通過投資成為了shopee的最大股東。
lazada成立于新加坡,從印度尼西亞市場起步,在2015年成為了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平臺。2016年阿里耗資20億美元控股了lazada,隨后阿里派出高管直接管理,lazada徹底阿里化。
東南亞距離中國很近,電商行業發展迅猛,中國的商品、資金、人才進入東南亞很方便。資本、業務、人員上的緊密連接,讓這兩家公司成為了中國電商出海版圖中的一環。
最后一類玩家是tiktok直播電商。tiktok相當于海外版抖音,抖音有的,它也可以有。抖音電商發展得如火如荼,tiktok電商也在持續發力,目前正在進攻印尼和英國市場。
不過,由于商業環境差異巨大,tiktok直播電商在海外的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但直播電商是商業高地,巨頭們都在布局。tiktok是其中無法忽視的一個選手。
02
同一個江湖,不同的玩法
目前,這四類玩家還沒到短兵相接的地步,但已經有火藥味了。
首先存在直接競爭關系的是temu和shein。
歐美是shein最重要的市場,而拼多多出海第一站,就選在了美國。美國是成熟市場,巨頭林立,電商出海通常都會避其鋒芒,繞道東南亞。而拼多多選擇跟shein正面對決,可見其決心之大。
兩個平臺售賣的商品,基本都來自中國工廠,相當于是綁著無數工廠出海。只不過shein打造的是自有品牌,而temu是平臺模式。
另外二者都是以低價為標簽,商品集中在女裝、日用百貨等品類,通過極低的價格對海外市場進行降維打擊。這個shein一直在用的劇本,拼多多三年前在國內用過,現在也要搬到海外。
阿里和拼多多之間,目前還沒有到正面競爭的地步,不過這其中的關系很微妙。
阿里的基礎不錯,速賣通已經成立12年了,供應商、商品、物流都已經很成熟,阿里內部也積累了成熟的打法。再加上阿里還有lazada這樣一顆棋子,起步就比拼多多高了一大截。
并且阿里已經從海外賺到錢了。2022財年,阿里的海外零售業務收入427億元,為集團貢獻了約5%的收入。如果算上海外批發業務,其海外總收入規模達到611億元。
不過有對比才有差別。這個成績放在阿里體系內并不突出,另外lazada的表現其實是差強人意。2018年阿里對lazada高層進行大換血,原來的創始團隊和職業經理人大批離職,在被阿里全面同化的過程中,lazada丟掉了東南亞電商第一的位置。
阿里應該反思的是,為什么在海外業務如此強勢的情況下,眼睜睜看著shein坐大。這就像是當年在夾縫中跑出來個拼多多,而且現在拼多多還轉過身來再砍一刀,讓海外電商內卷升級。
阿里在加速排兵布陣。蔣凡掌管阿里海外板塊后,一批淘系和天貓的高管陸續轉去速賣通。速賣通的定位也在調整,從扶持海外商家到更多向中國商家傾斜,而海外的當地電商業務則更多由lazada團隊接管。
從淘寶調任速賣通總經理的張凱夫說,速賣通會更旗幟鮮明地回歸到跨境本源上,幫助中國企業做好出海。
從發展路徑來看,shopee跟lazada截然不同。雖然騰訊是shopee的最大股東,但對業務的干涉很少。而上文提到的擠掉lazada東南亞電商第一位置的玩家,正是shopee。
shopee跟拼多多有很多相似點。同屬于騰訊系公司,同樣成立于2015年,同樣市值最高超過2000億美元,只不過一個在中國,一個在東南亞。
shopee的野心不局限于東南亞。2019年shopee攻打巴西市場,憑借鋪天蓋地的營銷、長達半年的免郵補貼,快速積累了一大波用戶。在站穩腳跟后,shopee迅速本地化,用當地工廠和商家補充品類,從而拿下了巴西市場。
不過這套打法并非總是奏效。去年開始,shopee在半年時間內一口氣進入了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印度,以及波蘭、西班牙、法國等七個國家,然后又因水土不服而快速裁撤部分站點,并開啟了大規模裁員。
在更多的新興市場,shopee要交的學費還有很多。
跟前面提到的三類玩家相比,直播電商出海是最另類,也是最尷尬的一個。
根據測算,去
貨運員是干什么的 貨運員崗位職責車滿滿完成新一輪融資 總金額超7000萬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聯邦快遞再次被立案調查“智慧旅檢”在廣州海關開展,已實現“零打擾”“物流+互聯網”任重道遠,物流人你準備好了嗎“綠色服務”成呼和浩特快遞旺季新亮點LNG罐式集裝箱有哪些優勢 LNG罐式集裝箱的優點2022年將全面推行電子駕駛證 你申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