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2022年首場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主持會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李云卿出席發布會。
會上,金賢東率先通報了關于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關于發用電和投資項目審批、共建“一帶一路”進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有關工作進展等5方面情況。
關于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金賢東表示,2021年,我國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從增長看,我國經濟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14.4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經濟總量折合約17.7萬億美元,考慮匯率升值因素,增量達到3萬億美元,仍是世界經濟恢復發展的最大貢獻國,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加速提升,人均gdp達到12551美元,預計超過全球人均gdp水平,與高收入經濟體門檻進一步接近。
從需求看,消費和投資穩定恢復,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投資補短板力度持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54.5萬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制造業投資、民間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3.5%和7.0%,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分別增長17.1%和10.7%。消費在持續恢復中穩步升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對外貿易較快增長,全年貨物進出口額3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4%;其中,出口21.7萬億元、增長21.2%,進口17.4萬億元、增長21.5%。
從供給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持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我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12位。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其中制造業增加值9.8%,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新產業新業態茁壯成長,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2%;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3.3%,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4.9%。
關于共建“一帶一路”進展情況。金賢東表示,一是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繼續擴大。2021年12月以來,我國分別與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古巴、摩洛哥、尼加拉瓜、敘利亞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國家發展改革委與老撾計劃與投資部簽署了關于建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工作協調機制的諒解備忘錄,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47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二是中歐班列繼續保持高位運行。2021年12月份,中歐班列開行1353列,運送13.1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0%、24%,綜合重箱率98.4%,繼續保持高位運行,連續20個月單月開行千列以上。2021年全年,中歐班列共開行15183列,運送146.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2%、29%,綜合重箱率98.1%。截至2021年12月底,中歐班列歷年累計開行48814列,運送貨物443.2萬標箱,累計運送防疫物資1362萬件,共計10.5萬噸。
多維度看2022年經濟工作部署
在記者問答環節,袁達圍繞“如何看待2022年經濟開局面臨的壓力?”等相關問題向參會媒體做了解答。袁達表示,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壓力挑戰,如局部散發疫情直接影響居民消費,投資增長也受到一些制約,外貿進出口不確定性較大、企業生產面臨要素短缺等問題,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增多......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和準確把握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2022年經濟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
從發展基礎看,有效應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均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綜合國力繼續顯著提升,2021年經濟總量超過114萬億元,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持續彰顯,產業鏈韌性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抗風險、抗沖擊能力進一步提高。
從要素條件看,著力解決供給領域要素短缺問題,能源原材料供應保障顯著增強。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價格明顯回落,電煤庫存可用天數維持在20天以上,電力供應平穩有序。芯片產量快速增長,2021年集成電路產量較上年增長33.3%,汽車芯片供應逐漸加大,汽車產量已持續4個月增加。
從內生動力看,加快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增長潛力巨大。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區域重大戰略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快補短板、提質量,投資需求不斷激發。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發展活力動力進一步提升。
從政策支撐看,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七大政策”組合效應持續釋放。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加快打通,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陸續出臺,都將有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宏觀政策仍有較大空間,政策儲備工具較多,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四舉措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
金賢東就記者提出的“當前內需增長乏力,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不減,2022年在擴內需,尤其是在促消費方面將有哪些具體措施?”做了詳細解答。
金賢東表示,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5.4%,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后續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費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以及新政策的進一步出臺,消費將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堅持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著力挖掘居民消費潛力,推動消費總量擴大和質量改善,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鞏固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提質量,優化消費供給。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推動打造內容豐富、品質精良、結構合理的高質量消費供給體系,引導企業增加性價比高的商品和服務供給,充分滿足居民個性化、多元化、改善型消費需求。
二是增能力,提升消費意愿。適時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完善促進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體系,增加居民收入與減負并舉,創新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全鏈條良性循環互促共進機制,以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支撐消費持續擴大。
三是拓空間,釋放消費潛力。深入推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繼續推動新型消費示范城市和領先企業培育建設工作。鼓勵綠色消費引領綠色生產。大力提升電商、快遞進農村綜合水平和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水平,健全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推動農村產品和服務品牌化、標準化、數字化、產業化改造。
四是強監管,優化消費環境。加強消費信用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多元化消費維權機制和糾紛解決機制,深入規范市場秩序,強化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營造安全誠信放心消費環境。
四方面發力減稅降負
袁達就“過去一年我國采取的多項幫助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減稅降負、降低融資難度的措施”等問題進行了解答。袁達表示,2021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問題,部分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助企紓困的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大力推廣“信易貸”模式,建成運行了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即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充分挖掘信用信息價值,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著力紓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據初步統計,截至2021年末,通過各級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累計發放貸款超過7萬億元。同時,積極配合金融管理部門,延長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實施期限,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持續加大金融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加大對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解難題。著力解決好民營企業在產權保護、招投標、市場準入、融資支持等領域存在的典型問題。二是拓空間。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制定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增量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三是促公平。深入推進實施公平競爭政策,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四是抓示范。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激勵地方聚焦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難題,持續探索創新,持續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持續帶動面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8大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布局
日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批復同意了在一些省份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金賢東表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是我國算力網絡的骨干節點。傳統上,我國通信網絡主要圍繞人口聚集程度進行建設,網絡節點普遍集中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數據中心對網絡依賴性強,隨之集中于城市部署。
近年來,隨著數據中心規模快速發展,對能源、土地、氣候等條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東部地區應用需求很大,但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的難度和局限性大;而一些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但存在網絡帶寬小、跨省數據傳輸費用高等瓶頸,無法有效承接東部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國家算力網絡的頂層設計,盡快轉變以網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圍繞數據中心重構網絡格局。
為此,我國布局了8大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在可再生資源豐富和氣候、地質等條件適宜的區域,建設數據中心集群,實現數據中心綠色、集約、高效發展。通過國家樞紐節點的建設,進一步統籌規劃數據中心建設布局,引導大規模數據中心適度集聚,形成數據中心集群。在集群內部,調整優化網絡結構,加強水、電、能耗指標等方面的配套保障。在集群和集群之間,建立高速數據中心直聯網絡,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支撐大規模算力調度,構建形成以數據流為導向的新型算力網絡格局。
金賢東還表示,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已批復同意在內蒙古、貴州、甘肅和寧夏等4個節點啟動建設國家樞紐節點,同時正聯合有關部門深入論證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4個節點的建設方案。
關于這兩批8個節點的布局建設,定位不同,發揮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這4個節點要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定位于不斷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積極承接全國范圍的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4個節點要服務于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定位于進一步統籌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布局,實現大規模算力部署與土地、用能、水、電等資源的協調可持續,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擴展算力增長空間。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中國疫情或將結束 航運業將全面復蘇?沙特物流中樞舉行首次中國路演 推動沙特物流業發展11月9日起圓通正式調價中外運長航倉庫突發大火開啟第二輪!四川郵政整頓快遞末端違規收費黃驊港海關:快速驗放通關助力藥企復產制造業倉庫管理要點解析香蕉穿孔線蟲被深圳海關截獲京東新增14個寄件城市 個人快遞服務開通31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