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業對預制菜的新一輪競爭已經啟動。
現階段,圍繞“預制菜c端化”的核心訴求,越來越多的新零售渠道開啟售賣預制菜的模式。其中便利店上新預制菜的形式關注度頗高,全家便利店、羅森便利店、便利蜂等便利店內,正在逐漸加碼“鮮食+預制菜”的模式。此外,不少自助鮮食機也開始逐步延伸到預制菜領域,產品銷售通路越來越廣,預制菜行業正在面臨新一輪的野蠻擴張。
同時,近年來,我國接連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便利店行業向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等方向發展,不斷在便民服務上做加法,而本身主打便利性的預制菜,則正好能夠滿足便利店這一銷售渠道的需求。因此,在未來便利店上新預制菜將會是便利店行業不可擋的一個大趨勢。
多家便利店加碼預制菜
今年,在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后,預制菜似乎成了零售行業的一股旋風。近期,這股風刮到了便利店。除了在2021年就已經涉足預制菜的全家外,日系便利店羅森以及本土便利店便利蜂等也都紛紛將預制菜引入了自己的sku之中。
據多家業內媒體報道,近日,在上海一家更新的全家便利店中,出現了一組專門陳列預制菜品類的7層冷柜。其中陳列著泰式咖喱雞、黑椒牛肉面、三蝦拌面、西冷牛排等預制菜產品。不過,相比一年前,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全家預制菜的sku數量已從之前的6個左右擴展至50個左右。
除了全家便利店外,在羅森便利店中,也同樣出現了與預制菜相關的產品,布局則依舊以立式凍柜和鮮食風幕柜相鄰為主,形成了“冷凍+冷藏”多溫層商品的組合模式。
據線上“羅森點點”微信小程序顯示,羅森冷凍食品共計38個sku,包括冷凍菜肴、冷凍主食兩大類,具體有鋒味派黑胡椒豬肉爆汁烤腸、泰森勁脆鹽酥雞、理象國老上海風味蔥油餅、圣農香辣雞塊、灣仔碼頭蔬菜豬肉水餃等產品,還有羅森自有商品香菇蔬菜包、鮮肉大包等。
而在去年就已上新預制菜的便利蜂,近期也在傳統預制菜品類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地方特色菜品,比如肉末黃豆芽、地三鮮等這樣的東北家常菜,溜丸子、本幫紅燒大排等傳統魯菜以及潮汕牛筋風味肉丸串、老北京雞肉卷等“家鄉味”。
對于預制菜,業內普遍認為,截止目前我國預制菜行業的發展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即上世紀90年代初到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萌芽期,2010年到2019年的b端高增長期,以及2020年之后的c端需求發掘期。
而在現階段,我國預制菜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將“預制菜c端化”進一步提升,如何讓越來越多的新零售渠道開啟售賣預制菜的模式。也因此,此次便利店上新預制菜也就成為行業值得關注的一個熱點。
便利店上新預制菜,行嗎?
盡管從整個行業來看,目前上新預制菜的便利店品牌并不多,但從兩者的特性及契合度來看,“便利店+預制菜”在未來完全可以碰撞出“互利共贏”的火花。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預制菜市場規模巨大,便利店將成主要銷售渠道之一。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
與此同時,自今年2月預制菜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后,各地利好政策的加速落地,也為預制菜行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在2025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將突破8300億元,其中c端市場規模占比將近30%。
由此可見,在未來便利店將成為c端預制菜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便利店和預制菜的消費群體高度重合。根據艾媒咨詢2021年數據,我國31-40歲的消費群體中有80%的消費者經常去便利店;30歲以下的年輕消費群體中,有75%的消費者經常去便利店;41歲以上的消費群體中,也有56%的消費者經常光顧便利店。
同時,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1年我國預制菜c端消費群體中,20-40歲消費者占比達85.2%。顯然,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無論是便利店的消費群體,還是預制菜的消費群體,兩者都主要集中在20-40歲之間。
此外,也有數據顯示,方便快捷是消費者購買預制菜的主要目的,達69.8%,而這則完全符合便利店的特性。這說明,在消費群體高度重合之下,便利度上新預制菜完全是“有利可圖”。
便利店“餐飲化”趨勢明顯,預制菜將成不二選擇。近幾年,便利店的一個很明顯的發展趨勢就是“餐飲化”,尤其是以連鎖品牌為主的便利店,更是如此。這背后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相比于其他商品,“鮮食”這一板塊的毛利更高。有些便利店鮮食這一板塊的營收要占到整個營收的60%。這對于毛利比較高的c端預制菜而言,進便利店也可以說是有著極大地優勢。
所以,整體來看,便利店上新預制不僅可行,而且還“有利可圖”。
未來方向是什么?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c端消費者的購買頻次和價格為每周購買預制菜品1-2次的消費者占52.0%,每周都購買預制菜的消費者占比達88%。價格方面,消費者單次消費21-30元占比最多,其次是31-40元。
與此同時,零售行業對預制菜的新一輪競爭已經啟動。
現階段,圍繞“預制菜c端化”的核心訴求,越來越多的新零售渠道開啟售賣預制菜的模式。其中便利店上新預制菜的形式關注度頗高,全家便利店、羅森便利店、便利蜂等便利店內,正在逐漸加碼“鮮食+預制菜”的模式。此外,不少自助鮮食機也開始逐步延伸到預制菜領域,產品銷售通路越來越廣,預制菜行業正在面臨新一輪的野蠻擴張。
同時,近年來,我國接連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便利店行業向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等方向發展,不斷在便民服務上做加法,而本身主打便利性的預制菜,則正好能夠滿足便利店這一銷售渠道的需求。因此,在未來便利店上新預制菜將會是便利店行業不可擋的一個大趨勢。
多家便利店加碼預制菜
今年,在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后,預制菜似乎成了零售行業的一股旋風。近期,這股風刮到了便利店。除了在2021年就已經涉足預制菜的全家外,日系便利店羅森以及本土便利店便利蜂等也都紛紛將預制菜引入了自己的sku之中。
據多家業內媒體報道,近日,在上海一家更新的全家便利店中,出現了一組專門陳列預制菜品類的7層冷柜。其中陳列著泰式咖喱雞、黑椒牛肉面、三蝦拌面、西冷牛排等預制菜產品。不過,相比一年前,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全家預制菜的sku數量已從之前的6個左右擴展至50個左右。
除了全家便利店外,在羅森便利店中,也同樣出現了與預制菜相關的產品,布局則依舊以立式凍柜和鮮食風幕柜相鄰為主,形成了“冷凍+冷藏”多溫層商品的組合模式。
據線上“羅森點點”微信小程序顯示,羅森冷凍食品共計38個sku,包括冷凍菜肴、冷凍主食兩大類,具體有鋒味派黑胡椒豬肉爆汁烤腸、泰森勁脆鹽酥雞、理象國老上海風味蔥油餅、圣農香辣雞塊、灣仔碼頭蔬菜豬肉水餃等產品,還有羅森自有商品香菇蔬菜包、鮮肉大包等。
而在去年就已上新預制菜的便利蜂,近期也在傳統預制菜品類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地方特色菜品,比如肉末黃豆芽、地三鮮等這樣的東北家常菜,溜丸子、本幫紅燒大排等傳統魯菜以及潮汕牛筋風味肉丸串、老北京雞肉卷等“家鄉味”。
對于預制菜,業內普遍認為,截止目前我國預制菜行業的發展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即上世紀90年代初到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萌芽期,2010年到2019年的b端高增長期,以及2020年之后的c端需求發掘期。
而在現階段,我國預制菜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將“預制菜c端化”進一步提升,如何讓越來越多的新零售渠道開啟售賣預制菜的模式。也因此,此次便利店上新預制菜也就成為行業值得關注的一個熱點。
便利店上新預制菜,行嗎?
盡管從整個行業來看,目前上新預制菜的便利店品牌并不多,但從兩者的特性及契合度來看,“便利店+預制菜”在未來完全可以碰撞出“互利共贏”的火花。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預制菜市場規模巨大,便利店將成主要銷售渠道之一。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
與此同時,自今年2月預制菜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后,各地利好政策的加速落地,也為預制菜行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在2025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將突破8300億元,其中c端市場規模占比將近30%。
由此可見,在未來便利店將成為c端預制菜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便利店和預制菜的消費群體高度重合。根據艾媒咨詢2021年數據,我國31-40歲的消費群體中有80%的消費者經常去便利店;30歲以下的年輕消費群體中,有75%的消費者經常去便利店;41歲以上的消費群體中,也有56%的消費者經常光顧便利店。
同時,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1年我國預制菜c端消費群體中,20-40歲消費者占比達85.2%。顯然,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無論是便利店的消費群體,還是預制菜的消費群體,兩者都主要集中在20-40歲之間。
此外,也有數據顯示,方便快捷是消費者購買預制菜的主要目的,達69.8%,而這則完全符合便利店的特性。這說明,在消費群體高度重合之下,便利度上新預制菜完全是“有利可圖”。
免費配貨軟件哪個好 這些軟件都很靠譜中國出口最新成績單出爐,創單月貿易額最高紀錄!跨越速運上線跨越司機App 實現在線競價搶單關于倉庫內的散貨管理專人直送的同城閃送在配送業有何優缺點?加強當地服務 DHL快遞俄克拉馬州塔爾薩服務中心將遷址常物的物流運輸種類煙臺傳化智慧物流科技城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總投資50億元